今年以來,美歐已經進行了多輪「中國問題對話」了,近日,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和歐洲官員薩尼諾再次舉行了相關會議。
此次美歐高層交流的重心主要有四點,第一,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中心地位,具體主要是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普遍性和統一性,強調該條約在全球海域範圍內均具有法律和管轄力。
而其餘3項都與中國有關,分別是污衊中方存在所謂「經濟脅迫」的問題、對中國內政事務指手畫腳、呼籲西方夥伴在中國周邊地區加強合作。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
本輪會晤,舍曼強調《聯合國憲章》以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主要目的,就是藉機炒作東海和南海局勢,她特意重申了美歐對所謂「擴張性的海洋主張的共同關切」。
簡單來說,就是美方仍試圖模糊中國在南海擁有合法領土權益的事實,將繼續推動其所謂「自由航行」主張,並保持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而所謂的「經濟脅迫」,更是莫須有的指責。針對一些西方國家單方面違背雙方尊重互信原則、干涉中國國家主權、破壞對華關係的行為,中方合理予以反制,捍衛國家安全和利益。
這一做法本就無可指摘,然而,一些西方國家卻因此借題發揮、倒打一耙。典型代表就是莫里森執政時期的澳大利亞,和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
過去一段時間,因為澳大利亞單方面破壞兩國經濟關係導致中澳關係冷淡,澳旅遊、海鮮產品、葡萄酒、國際教育、煤炭等產業遭到沉重打擊,對此,澳方不僅無視自身錯誤,反而屢屢要求中國「首先做出讓步,取消制裁」。
而立陶宛,則無視大陸嚴正警告,執意同台當局聯繫密切,還與之互設所謂「代表處」,這對中立兩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同樣產生了巨大影響,部分中資和歐盟企業撤離立陶宛,立陶宛對華貿易出口也因故下滑。
而立陶宛與澳大利亞一樣,都無端將鍋甩到中國身上,聲稱自己受到了所謂「經濟脅迫」。然而,事情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楚,歸根結底是美方在籠絡西方盟友參與對華「圍堵」中的博弈手段。
澳大利亞煤炭
最後是在關於美歐合作體系在亞太事務上的參與上,這是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點,伴隨着經濟上的全球化,以及美國「印太戰略」的持續鋪開,當前歐盟國家對亞太事務的參與度,也在美國的影響下,日益深入。
本次參與會晤的美國官員就表示,美歐在回應俄烏衝突,以及對待印太地區等問題的戰略前景上「從未如此一致」,舍曼還強調了所謂「跨大西洋國家在捍衛全世界自由、民主方面的聯合意志」。
這也正說明了美國正在高度捆綁其所主導的盟友體系,但是在這一體系中,歐洲的位置無疑仍是最重要的,而歐盟對亞太的干涉,也代表着時隔多年後,歐洲對亞洲再一次的戰略延伸。
美國的想法相當豐富,但卻忽略了相當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時代已經變了,現在的中國有足夠的實力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也有意願維護地區局勢的總體穩定。
在近日召開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針對本輪會晤中,美歐炮製的諸多「中國問題要點」,逐一反擊,並擺出3點事實,反將了美方一軍。
首先是在中國本身的事務上,
毛寧強調,中方堅決反對美歐干涉中國內政、並要求其停止對中方進行污衊抹黑。
其次,對於美歐提到的聯合國憲章
她表示,美歐一邊強調《聯合國憲章》的崇高地位,另一邊卻又公然違反憲章,粗暴干預他國內政,這種雙標行為和霸權體系之下,實在無權標榜自己對《聯合國憲章》的維護。
最後,說到「經濟脅迫」,
世界各國對於經濟脅迫和經濟霸權,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美國對他國對外出口合作的貿易封鎖、在高端科技產業領域的打壓以及「割韭菜式」的威脅引資。
總而言之,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為全世界經濟建設與和平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美國拉攏盟友將合作的重心放在「拉幫結派搞孤立主義」上,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只會受到各區域內愛好和平的國家的一致疏遠與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