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積電的表現能夠證明,張忠謀「翻臉」速度比翻書還快!在美修改了芯片規則后,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就多次表達不滿,甚至一點面子也不給,直接喊話老美,投資再多錢也打造不出來完整的芯片產業鏈。
面對老美多次邀請,張忠謀直言不諱,制造成本要高出55%,赴美建廠沒前(錢)途。但正當大家以為台積電鐵了心,表了態,不會赴美建廠的時候,張忠謀卻跳出來官宣,台積電將在美建立一座5nm晶圓廠以及一座3nm晶圓廠,畫風突然變了。
事實上,這就是台積電的「真面目」,張忠謀早就已經開始行動了,在12月6日,台積電就要安排首批機器入場了,且已經有約300名工程師已經乘坐包機前往了美國。據悉,台積電5nm芯片的月產能將會提升到2.2萬片,是美國最先進的芯片代工廠,沒有之一。
說實話,或許是大家對台積電的期望太高,以至于忘記了當初台積電對待華為以及大陸市場的態度。台積電受到芯片新規限制,無法繼續和華為合作的時候,張忠謀曾多次公開強調,失去華為并沒什麼大不了。
而在台積電決定赴美建廠后,也曾公開表示,大陸市場所貢獻的營收只占據台積電總營收的10%,失去也沒什麼可惜的。很顯然,台積電早就已經表明了態度,揭開了自己的「面具」,只是我們自己沒有清醒罷了。
但值得慶幸的是,國內科技企業早就已經清醒,且如人民日報呼吁的一樣,拋棄所有幻想,且摒棄了「買辦」思想,堅持自主研發,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以華為來說,在失去了台積電后,華為并沒有停止對芯片研發的投入,且海思也在繼續鉆研。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公開表示,華為要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也就是說,華為要建立完善的供應鏈,不想再受限于人了,這就是華為的態度。
而在過去兩三年時間里,華為確實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通過哈勃,華為投資了不少國內有潛力的芯片產業鏈企業,且在芯片堆疊技術、超導光子芯片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將成熟工藝芯片堆疊或拼接,也能實現芯片的高性能。并且還找到了繞開EUV光刻機的新方向。
根據公開數據,華為在2022年前9個月,累計研發投入就超過了1100億元,這也是華為在芯片領域能夠快速進步和突破的關鍵。而華為也很好的響應了人民日報的呼吁,起到了表率作用。不靠別人,就靠自己。利用自研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變得強大而不用仰人鼻息。
值得強調的是,其他國內科技企業也不要掉以輕心,雖然當下還能通過外購的方式獲得先進芯片或者尋求台積電代工,但說不準在什麼時候,就會成為「下一個華為」呢?總的來說,堅持自研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要有僥幸心理,美企不可靠。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