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的赚钱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一年的营收可以达到3000多亿美元,再加上庞大的净利润让许多供应商都想和苹果合作。
不过苹果供应链不是那么好进的,即便得到苹果的合作意向,也不意味着能拿下苹果订单。就像苹果原本打算采购长江存储的芯片,却突然变脸把订单交给了三星。
这是什么情况?苹果为何频繁调整产业链合作?
苹果变脸,关键订单交给三星
今年以来,各大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营收都在同比下跌,而苹果却呈现同比大幅上涨。这说明苹果手机的市场热度非常高,消费者对采购iPhone保持热情,尤其是iPhone14系列,Pro以及Pro MAX机型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只要有足够多的产能,也能迅速被市场消耗。如此优异的市场表现,苹果必须对产能有所保障,加大对屏幕、内存、天线等一系列零部件的采购量,优化产业链结构,应对旺盛的需求。
所以苹果打算降低对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韩国厂商的依赖,将韩企手中的存储芯片订单分配一部分到中企长江存储手中。
外界纷纷判断长江存储能就此打入苹果供应链,与韩企形成三足鼎立,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场份额。不过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苹果给出的解释是“正在评估从长江存储采购NAND 芯片,用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部分iPhone。”
这说明苹果有想法和长江存储合作,一旦评估通过,或许长江存储进入果链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可是苹果“突然”变脸了,根据供应链的消息,由于一些限制,苹果将从2023年采购三星的NAND 芯片,并作为主要替代商。
如果苹果在2023年采购三星的NAND 芯片,那么在iPhone15系列中,三星会成为主要的NAND 芯片来源。至于长江存储,恐怕吃了“闭门羹”。
要知道长江存储专注NAND 芯片研发,已经有能力做到128层闪存的水准。苹果与三星的存储芯片合作主要是聚焦于DRAM,如今也要采购三星的NAND芯片,有可能长江存储已经被拒之门外了。
那么苹果为何突然变脸呢?原因或许和美国有关系。长江存储其实是在美国的关注范围内的,美国对存储芯片产业指手画脚的同时,长江存储也在其中。
站在苹果的角度,如果选择与长江存储合作,将来美国若采取哪些行动,或将对苹果产业链稳定带来变数。一向追求产业链稳定的苹果,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只能继续依赖韩国企业了。
从中不难看出,苹果频繁调整产业链合作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可以降低市场风险,用多元化布局的方式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议价权,有利于降低获取零部件的价格。
该重视央媒的呼吁了
苹果在全球有上百家的供应商,有很多都是同类的供应商,苹果把订单分配到这些供应商手中,由他们去竞争,看看谁能提供更低的报价,苹果坐收渔利,既摆脱了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也提高了利润空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这样一来,供应商随时都会面临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风险,若供应商大部分的营收来源都来自苹果公司,可想而知一旦被踢出果链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欧菲光就是最好的例子,失去苹果订单导致欧菲光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了30多亿,失去合作一年多,至今也没有缓过来。
产业链的主动权掌握在苹果手中,供应商以被动的方式承接订单,如果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只会处于依赖合作的局面。
从欧菲光被踢出果链,到长江存储被拒之门外,看来央媒的呼吁该重视。央媒呼吁过,企业应该多领域布局,降低“苹果依赖症”。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能对苹果产生过度的依赖,合作可以,但还是得准备退路。该如何减轻苹果“依赖症”呢?或许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寻求更多的客户合作,分配产能资源到不同的客户手中。
第二种:布局多元化业务领域,加大对各个市场行业的部署。
第三种:深耕核心技术,提供远超同行的产品质量,让苹果离不开合作。
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苹果即便是三心二意,随意变脸,也能在短时间内处置妥当,不至于措手不及。
写在最后
苹果可以选择两到三家供应商合作,供应商也能选择好几家客户分配订单,或者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就像台积电,高通独家供应苹果的SOC和基带芯片,让苹果无法摆脱依赖。
因为苹果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台积电说涨价就涨价,苹果除了接受别无其他。这就是技术的优势,希望国产供应商们也能掌握核心技术,获得市场主动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