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孟加拉國發展戰略」相對接,中國為孟加拉國達卡機場到北部阿什利亞的高速公路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道路建設、付費停車場、立交橋和其他基礎設施總投入將超過17.2億美元。未來項目落成,將助力孟加拉成為南亞地區的貿易和物流中心。
俄羅斯媒體援引國際問題專家的觀點稱,幫助將孟加拉國打造成地區內的經貿中心,成為中國在南亞新的戰略方向,也是新的戰略目標。等到該項目順利投入使用,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過境物資的外溢效應,帶動孟加拉國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能拓展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合作面,給「一帶一路」倡議樹立榜樣,吸引更多國家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但這也可能引起印度方面的敵視與警惕。俄羅斯南亞問題專家庫普利亞諾夫就認為,中孟之間的合作不會僅限於一條公路,最起碼還會囊括蒂斯塔河上的工程,未來兩國互惠互利的合作將越來越多,對兩國來說當然是好事,然而因地緣毗鄰,雙方的合作一定會引起印度的警覺。印度方面一直認為自己是南亞地區的中心,無論是尼赫魯自詡的有聲有色的大國,還是印度政治傳統觀念中的所謂曼陀羅體系視角,印度都希望自身能在南亞地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尼赫魯與甘地)
中國與巴基斯坦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經過了印巴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激起了印度對中巴兩國的強烈敵視;中國與斯里蘭卡合作的漢班托塔港,又被印度視為是包圍該國的珍珠鏈,對兩國的合作也是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層層阻撓;當前的中孟合作也很難逃脫印度的敵視,尤其是在蒂斯塔河問題上,印度與孟加拉國本身就存在爭議,中孟之間的合作將會進一步加劇印度的疑慮。
總的來說,因為印巴兩國常年處於戰爭狀態,而中國在初入南亞期間,主要是與巴基斯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印度始終耿耿於懷。但印度只盯着巴鐵,客觀上反而是小看了中方的格局。
(中印共同舉行活動)
縱觀全局,第一,中國要達成的是與南亞各國實現共同發展。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甚至包括印度都是中國重要的合作夥伴,中國要的不是對抗印度的橋頭堡,而是與印度共同發展的橋樑;第二,當前中美博弈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已經達到圖窮匕見的程度,儘管雙方領導人會晤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無法扭轉兩國激烈博弈的現實。考慮到美國當年與蘇聯競爭時,曾不遺餘力地在蘇聯周邊建設一系列地緣政治陷阱,以代理人戰爭的方式消耗經濟狀況本就不好的蘇聯,所以中方要始終警惕美國在中國周邊埋雷,中方要繼續以始終極其克制的態度來處理中印關係。
無論是洞朗危機對峙,還是加勒萬河谷衝突,中方始終秉持諒解包容的態度來處理與印度之間的關係,中國要的不是與印度展開全方位的政治對抗,而是與印度協調好關係。因為作為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大的國家,只有兩國通力合作,龍象共舞,亞洲才能發展得更好,兩國才能達到既定的戰略目標。
因此在南亞,中國之所以看向新的戰略目標,一方面是為了在整個地區建設更加密切的合作網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和與印度的關係,避免中巴合作反覆刺激印度敏感的神經。所以中方在南亞地區的格局,已經超出了印度的想象。中國所想的是與印度一起共同推動南亞的發展,而不是在南亞圍堵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