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人的言行似乎有些怪異:赫爾松好不容易拿下了,可一票美國高官居然「退縮」了,就連美軍頭號將領都公開主張要「趕緊和俄羅斯談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11月12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五,俄方正式宣布完成了在第聶伯河西岸的撤軍行動,標誌着赫爾松市正式重歸烏軍控制之下。然而,一些美國高層卻仍對此十分警惕。日前,在紐約舉行的一場俱樂部討論上,美頭號將領、 參聯會主席米利公開與拜登「唱反調」,明確表示「真正的軍事勝利可能沒辦法通過軍事手段來實現」、「如果有機會進行(俄烏)談判,如果有機會實現和平,我們必須第一時間抓住這個機會」。
除了他之外,還有多名美國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發表了類似的觀點,包括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
毫無疑問,這幾乎等同於跟拜登「唱反調」。拜登本人日前已明確表示, 美國不會插手烏克蘭的「和平談判方針」
,並表示自己對任何形式的俄烏和平對話都持謹慎態度。而 白宮消息人士也表示,大多數拜登幕僚都對米利的意見持相反態度——他們認為此時與俄談判仍是一種「示弱」和「妥協」,應繼續保持對烏的援助和觀察
,根據之後的戰鬥結果再決定是否主張與俄和談、解決戰爭。
美國高層的分歧向外界釋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對於烏克蘭局勢的最終結果,美國人已經開始了展望,並且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這或許能夠推動俄烏衝突儘快結束。諷刺的是,以米利為代表的軍方卻是如今更積極推動以和平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的一方。對此,一名熟悉米利的五角大樓人士表示,米利的言論其實也不應該視為對澤連斯基當局的「施壓」,而是在對其提出積極的建議。 他還指出,白宮之所以對此感到緊張,是因為俄羅斯曾多次以停戰為由儲備力量、重整態勢最後捲土重來,而白宮不希望在東歐爆發「第二次烏克蘭衝突」。
因此,白宮一定程度上更希望保持現在的局勢、直到將俄羅斯「拖垮」。
當然,米利主張和談的另一部分原因,可能來自烏克蘭目前面臨的嚴重的能源危機。截至目前, 烏克蘭全境40%的發電廠都已經因為破壞而陷入停轉
,導致烏政府不得不宣布限電和時段供電的措施。 前烏經濟部長米羅瓦諾夫表示,臨時的供暖設施和避難所根本不足以讓基輔的300萬人民安然過冬
,更何況他們還缺乏水、熱食和藥品。此次之外,他還表示,如果衝突繼續進行,那麼在春天到來之前,烏克蘭的經濟可能將進一步萎縮,跌幅將達到三分之一。如果到那時才選擇和平談判,那麼澤連斯基可能將蒙受更加巨大的社會與經濟壓力,甚至有可能出現政變導致現政府倒台、美國對烏的控制不保。
但截至目前,烏方仍未釋放出任何與「和平談判」有關的信號,即使扎哈羅娃此前已經表示「考慮到當前的情況,莫斯科已準備好進行談判」。澤連斯基還表示,烏克蘭只會接受和俄羅斯的「下一任總統」談判,擺明就是要逼普京自己卸任,這必然是俄方所不能接受的。在赫爾松市重回烏軍控制之後,烏軍完全有理由頂着冬季寒風繼續向東進攻,直到收回克里米亞或遭到重創。而這場衝突,持續到明年春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