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阻止中國最終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華盛頓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在供應鏈方面,建立諸如「芯片聯盟」等機制;在技術方面,進行封鎖和制裁;利用諸如「印太經濟框架」的方式,阻止其他國家或地區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在這些計劃中,有一個關鍵目標國,那就是韓國。
自從拜登上台後,對韓國的拉攏就非常賣力;再加上保守派出身的韓國總統尹錫悅相當親美,華盛頓可謂志在必得。但是韓國在這些事情上相當謹慎,甚至有意保持與美國的距離,因為他們知道一旦上了華盛頓的賊船、再想下來可就難了,尤其是最新的經濟數據,更是加深了韓國方面的憂慮。
據媒體報道,韓國官方經濟數據相繼出爐,顯示出經濟增長仍在不斷放緩,主要與半導體、汽車、能源等多個支柱產業的出口持續低迷有關;據韓國海關數據顯示,由於半導體出口的持續下降,韓國11月份的前10天整天出口下降了2.8%,今年的貿易逆差已經累計376億美元。
韓國智庫「經濟研究院」出具的報告顯示,由於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芯片法案」等政策,包括韓企在內的不少製造業流向美國,對韓國製造業造成了嚴重衝擊;一些韓媒也認為,這將引發韓國的「製造業空洞」、形勢「讓人擔憂」。
韓國之所以這麼焦慮,因為當年日本就是這麼被美國掏空的;但問題是,韓國就算想跟美國談判,也沒有對等的資格,已經倒向美國的尹錫悅政府,幾乎沒有任何對話的籌碼和自主權。在這個問題上,韓國甚至還不如歐洲;對於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中包含的歧視性條款,歐洲國家已經決心跟美國抗爭到底——美國利用能源危機,已經狠狠薅了歐洲的羊毛,現在又要掏空歐洲,就算分裂、混亂、懦弱的歐洲都不願意坐以待斃,而韓國卻一籌莫展,也難怪韓國媒體如此憂慮。
當然作為美國的盟友,韓國的命運並不是獨一無二的。法國660億美元潛艇大單被美國截胡、德國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疑似」被美國炸毀、其他歐洲國家不得不以5倍甚至10倍價格進口美國天然氣、日本外匯被美國瘋狂收割,韓國人當然也得表示一下!
就在前兩天,歐盟委員會發出警告:今年冬天的歐元區,將會陷入一場不可避免的技術性衰退,而明年的通脹仍將會以高於預期的速度上升。韓國作為一個已經被美國控制的國家,想討回經濟和產業自主權,談何容易;正如韓媒的擔憂,步入日本的後塵,幾乎沒有一點懸念!
眼下的美國,儘管被俄烏衝突和中期大選分散了不少注意力,但是針對中國的野心從來沒有消退。華盛頓也很清楚,自己的「造血」能力嚴重不足、只能揪着狗子使勁「吸血」,那些所謂的「盟友」不過都是自己維護霸權地位的工具人——然而靠這些能遏制中國嗎?但凡有見識、有眼光的人都不會認為美國能做到。俄羅斯此前曾經有過這樣的判斷:美國正在走蘇聯的老路,那麼蘇聯最終什麼下場,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華盛頓能否靠吸血維持霸權,歷史也終將給出相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