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1号和2号管道同一天发生严重事故,是意外的巧合,还是一些外部势力的有意为之?
俄罗斯方面日前表示,通往欧洲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两条天然气管道,都在同一天出现了压力急剧下降的现象。其中,“北溪-2号”的管道压力,从此前的300巴,降低到了7巴,也就是接近7个标准大气压的水平。除此之外,相关机构已经在丹麦附近海域检测到了泄漏的管道气体。截至目前,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北溪-1号”与“北溪-2号”管道路线图)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点,由于西方的制裁,俄罗斯目前关闭了“北溪-1号”和“北溪-2号”两条天然气管道,但停气并不代表管道内没有天然气,反而是因为这些管道位于水下,需要定时注入一定量的天然气,从而避免它们被海水的水压破坏。
但说实话,不论是欧洲还是俄罗斯,其实都不愿意看到北溪管道出现事故。普京用能源来反制西方的这招虽然够“狠”,但同时自己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北溪-1号”彻底停运后,俄罗斯政府不仅减少了每年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收入,而且还要每天再花1000多万美元来焚烧处理多余的天然气。
所以普京此前就曾表示,只要西方能解除对“北溪-2号”的制裁,那么俄罗斯就可以继续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此外,俄罗斯政府也在多个外交场合中表达了类似的态度。可以说,如果没有政治层面上的阻碍,俄罗斯肯定是希望北溪管道尽快通气的,毕竟油气出口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对于欧洲来说,情况就更加严峻了,如果北溪管道出现了问题,那么俄欧和解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没有了,欧洲将在彻底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情况下面对这个冬天。“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对能源价格最敏感的群体,欧洲普通百姓已经对现在的情况非常不满,而且这种不满随着温度的下降正在逐渐上升。
9月25日,大批德国民众举行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欧盟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尽快让“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重新启动。抗议者表示,现在欧洲的能源价格不合理,而只有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目前正处于阴冷的雨季,首都柏林的温度已经下降到了10度。
话题回到北溪管道泄漏问题上来。有俄媒猜测,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目前都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不太可能是因为自身故障而导致的泄漏;而且两条北溪管道,在同一天出现了压力急剧下降的问题,时间上也未免太过于巧合。而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所谓的巧合,有的只是必然”,因此俄媒推测,两条北溪管道很可能是遭到了人为破坏。
到底是谁破坏的,我们目前尚且看不到什么证据,只能等事故调查结果出来。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谁最愿意看到北溪管道停止工作?谁最愿意看到俄欧彻底决裂?而谁又能从中获得最多的利益?美国?乌克兰?波兰?答案显然不言自明。
这里跟大家分享两组数据。第一,国际能源署今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量首次超过俄罗斯,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目前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第二,美国一位能源专家表示,在美国装满一整艘船液化天然气现在只需要6000万美元,而欧洲平均的收购价格则高达2.75亿美元,计算下来,美国公司每批液化天然气货运单可以赚得超过1.5亿美元。
冬天就要来了,许多欧洲老百姓原本指望着俄乌冲突在冬天前就结束,这样西方就能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重新让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欧洲,让能源价格趋于稳定。
而从现在看来,不仅俄乌冲突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在冬天前不太可能结束,而且俄欧的决裂似乎也已经不可逆转,这次北溪天然气管道事故,恐怕只是压倒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