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一到,每年美军与国会之间为了军事预算展开密集的口水仗的时间也就到了,最近又能见到各种美国民间智库出来,给美军的所谓大国对抗战术摇旗呐喊,来帮助其背后的某个军种,从国会批出的年度预算当中多分一杯羹;比如这两天就有美媒,鼓吹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的南海夺岛游击战,能在中美两军对抗当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国家利益》杂志这两天刊载了一篇文章,重点强调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为与中国之间的冲突所进行的战略转向。按照文章当中的说法,通过这次瘦身与转向,陆战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与我军进行海上对抗的能力。按照文章当中分析的陆战队规划方案,美军是准备将陆战队拆分成更轻更小,拥有更多无人化装备的单元,以中型坦克登陆舰,带上营连级的部队,在南海等我国周边海域,选择合适的目标夺岛,并在岛上部署反舰导弹等装备,最终形成一个岛链群以封锁的方式将我军逼迫大陆地区。
按照陆战队的想定,靠着拼飞机拼战舰的方式与我军进行作战,不光是先进装备的建设成本非常高,周期非常长,还很难打赢为此准备了许多年的我军,只有转向更出其不意的方向。而分散开来的陆战队单元目标更隐蔽更难被发现和摧毁,所以生存能力更好,而陆战队强大的战斗力也能抢下驻扎不了重兵的岛屿;在上面部署了大量无人导弹发射平台之后,就能具备不错的对海对空封锁能力;而如果由点连成线的话,就自然能封锁我军的前出通道,达到挤压我军的目的,这种游击战的损失风险还非常小。
而且这样一来,也能将陆军与海军陆战队的职责区分开来,让陆战队专注于自己的作战领域,避免军费以及装备建设上的浪费。虽然说在南海夺岛部署导弹,挤压我军活动空间的说法非常新奇,但核心思想绕来绕去还是最近几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并重点建设的海上游击战的那一套。即抛弃传统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的打法,不再想着集结大型船团,直接在可能有重兵集结的地域登陆与我军进行正面对抗,而是转向小型的缺少乃至无人守卫的岛屿进行夺岛打游击,这篇新文章充其量只是讲了为什么要打游击,打下岛屿之后有什么用的问题。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这种战法多少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毕竟在一般思维里,登陆是夺取制海权之后才能考虑的事情,不然就约等于送死,但那是大规模登陆战,和这种小规模海上游击还是不一样的。如果美国海军真的有那个本事将搭载海军陆战队的中小型两栖舰艇丢到南海当中来,那确实还是有那么些意思的,首先就是生存能力上相比传统的用两栖攻击舰与船坞登陆舰组织大规模海陆空协同作战高了非常多。
大规模登陆船团是个容易被发现,容易被攻击,也容易损失的目标,但独立存在的3000吨级登陆舰就不一样了;按照我军自己演戏的经验,严格进行射频管制的航母在天气掩护下都能接近到永兴岛周边,在南海的广阔纵深当中,想寻找一艘中型登陆舰那就更难了,比起明知送死的大规模登陆,找几个小岛礁打打游击,生存性确实高了很多。
而且出于部署无人导弹发射平台为目的的岛礁夺控与传统的两栖作战也不一样,两栖作战要在滩头硬碰硬打开突破口,这种作战只需要找小岛然后丢导弹发射车而已,达成作战目的的难度是低了非常多的。如果想有效对抗这种作战方式,那就更需要我军投入大量的扫海平台,包括卫星,有无人飞机以及各种护卫舰艇,去进行扫海作业来防范。而众所周知,决战强调兵力集中,我军的海空力量是有限的,投入这种方向的兵力多,与美军正面对抗的兵力就少,牵制我军,给美国海军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海军陆战队提出的这种分散兵力,用具备一定远洋能力的中小型舰艇的,带着小规模的陆战队与无人导弹发射车打海上游击战的思路,至少比过去的包括什么逆登陆,组织两栖登陆尝试在滩头击败我军的想法要靠谱多了,绝对不能算是什么病急乱投医,反而是美军这几年里最有意思的思路之一。
但还是那句话,理论上的东西是理论上的,现实上的能力是现实中的,理论上将陆战队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在登陆舰上在南海打游击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现实当中那首要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些舰艇部署到南海当中来。中型登陆舰又不像排水量数万吨的大型两栖舰艇,远航能力差也不能长期部署,必须得在南海周边有部署基地才行。
南海周边国家不管是与我国还有争议的越南菲律宾也好,还是其他一些国家也罢,都对军事上参与美军与我军的冲突不感兴趣,一旦中美真的爆发直接冲突,也会选择对美国海空军敬而远之,陆战队总不能坐着两三千吨的中型登陆舰,从关岛乃至夏威夷出发,先在海上漂上大半个月,再来南海里打游击夺占岛屿吧?
再说什么将我军挤压回大陆,那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战术真的用起来,夺几个没人的岛屿,乃至去抢两个菲律宾或者越南控制的岛礁来部署反舰与防空导弹那还是可能的,也是能牵制一下我军的;但牵制是牵制,要真能就用这种游击牵制逼迫我军回撤,那美军也不用想着打游击了。